浦江科學大師講壇第五期預告:趙東元主講“孔中看世界——無限的科學前沿” |
發布時間:2023-12-28 瀏覽次數:262 |
從秸稈、棉花、植物根葉🧘🏽,到動物肺臟🐡🚳、腎臟🚶♀️➡️、血管,再到甲醛吸附劑、凈水器濾芯,我們的世界“無孔不在”🫷🏽,如何在微觀世界造孔?這對人類生活與社會發展有何作用?
12月28日上午於EON体育4平台相輝堂😰,EON体育4平台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、相輝研究院首任院長、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將主講第五期“浦江科學大師講壇”。
歡迎屆時線上線下收看🧏♀️,一起跟隨大師“孔中看世界”,探索無限的科學前沿。
科學是什麽🙆♀️?在趙東元看來👻,科學就是質疑,是要問“為什麽”。過去20多年裏,他及其團隊深耕介孔材料研究📏,開發大量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,創製一系列全新的介孔材料🤸🏼♀️🧑🚒,相關成果被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家科研機構跟蹤采用。
那麽🪝,到底什麽是“介孔”?
根據孔徑大小🎫,我們可以對多孔材料進行簡單分類🪸👰🏽:孔徑小於2 nm的為微孔(Microporous)材料🏊🏿,包括沸石和金屬有機框架等; 孔徑大於50 nm的為大孔(Macroporous)材料👨🏼🎤,主要代表有氣凝膠和多孔陶瓷等。孔徑介於2~50 nm之間的,則為介孔(Mesoporous)材料。
與微孔材料相比🧎🏻♂️🙅🏽♀️,介孔材料的孔徑更大,更適用於大分子參與的化學反應過程👷🏽;與大孔材料相比💷,介孔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和更多的活性位點,顯示出獨特的納米限域效應💬。它的表面積可以達到3000 m²/g以上🫷,2克介孔材料的表面積就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!因此👀,介孔材料的發現帶來了多孔材料領域的一場革命。
自稱“造孔之人”的趙東元院士,到底造了哪些不同類型的介孔👂,又各有什麽用途?講座開始前💁🏻♂️,小編提前帶你一睹為快。
FDU-14/15/16
早在2006年,趙東元院士團隊首次提出了“有機—有機自組裝”新思想💆🏼♂️,基於酚醛樹脂的揮發誘導自組裝首次構築有序介孔高分子材料。這些有序介孔高分子可以在多種空間結構之間進行調控,構建三維雙連續孔👩🏿🦳、二維六方孔🧎、面心立方等多種孔道結構,依次為FDU-14/15/16👰🏽♂️🫶🏿,經過多年攻關,逐步形成以EON体育4平台命名的20種新型介孔材料。這些新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積和有序介孔結構,為吸附🤸🏽♂️、儲能、催化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。
超薄介孔碳薄膜
石墨烯是一種性能優異的超薄碳材料,被認為是面向未來的革命性材料🍋。趙東元團隊通過低濃度界面組裝策略,製備超薄介孔碳薄膜。這種超薄介孔碳薄膜二維平面長度可達十幾微米👩🦱,厚度卻只有1nm。介孔碳材料薄膜擁有類似石墨烯的超薄、高度石墨化結構🕵🏽♂️,同時還有介孔結構✫,這種介孔結構與超薄厚度的結合為儲能相關應用提供了極大的便利。團隊驗證了這種材料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潛力✬,在容量和性能方面具有較大優勢。
“納米水母”
隨著合成技術的發展🧑🏽⚖️,趙東元帶領團隊利用界面效應,開始探索更豐富、更多維的介孔形貌,形成一批形態多元、特征顯著📨、應用廣泛的新型材料🧚🏼♀️。2022年,趙東元院士團隊通過“液—液”界面各向異性組裝,構築了全新的介孔聚多巴胺“納米水母”🔵🚗。這是從一個“核心”延伸出的“介孔蘑菇”結構,形態與水母的頭蓋非常神似😪。這種具有開放孔道的介孔高分子在碳化形成介孔碳之後,可以用於製作具有高容量👎🏿、高穩定性的鈉離子電池🌲⛸,在儲能方面有著極高的應用前景。
“介孔花生”
在大自然中,非對稱性無處不在↘️,許多生物和自然現象為科學創造提供了新的思路。2023年,趙東元團隊開發了乳液定向誘導各向異性組裝策略👩🏼💻,製備出“介孔花生”。這種獨特的非對稱結構,由一個介孔氧化矽球和一個連接的介孔高分子半球組成,兩個單元都有著均勻的發散介孔孔道。利用這樣獨特的雙球雙介孔結構👨🏻✈️,團隊構築了單顆粒級別的“生物質邏輯門”,為微納尺度的邏輯信號傳遞體系構建奠定了基礎。
“納米羽毛球”
除自然界外,許多人類社會已創造出的物體也是科學研究可借鑒的方向。在體育運動中,羽毛球的飛行軌跡通常較為穩定,這種現象的背後是流體力學在發揮重要作用🖇。羽毛球質量分布的特性所帶來的運動行為,在許多領域都得到了應用💪🏻。在微納尺度,羽毛球背後的特性是否還能被印證🐦🔥?2023年,趙東元團隊創造性地通過空間位阻選擇性生長🙎🏻♀️🤌🏻,合成介孔“納米羽毛球”。這種微觀世界中的“羽毛球”以四氧化三鐵顆粒為“頭”、以介孔高分子為“羽”👴🏻,從形狀和質量分布等方面模擬了日常生活中的羽毛球🖖🏼。經過團隊驗證🧓🏽🔰,這樣的納米羽毛球也和宏觀羽毛球一樣,具有高度穩定的流體流動行為,這為材料開發與設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。
以上🟣,只是介孔世界的冰山一角。作為介孔材料領域的世界領軍科學家之一,如今,趙東元院士帶領團隊將介孔材料研究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。其構建過程包括從原子到分子,再到功能基元和器件的逐級組裝👎🏿,為前沿交叉學科的發展提供新範式🩴。此外,還將介孔材料廣泛應用於催化、儲能、生物檢測、化妝品、水處理、電子材料等諸多方面。
還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,歡迎關註12月28日第五期“浦江科學大師講壇”,與趙東元院士面對面!
報告人:
趙東元
中國科學院院士
世界科學院院士
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(2020)
報告主題:
孔中看世界——無限的科學前沿
報告摘要🧚🏻:
講座將結合近年來在功能介孔材料可控合成及應用方面的研究🗽,以化學家的角度,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的定義、發展歷程和現狀以及化學學科的未來機會和挑戰。從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化學現象和化工產品舉例8️⃣,凸顯化學的神秘與重要🤽♀️;結合“化學”一詞中英文的來源,從文學、哲學、以及化學革命性的發展歷程等角度,系統闡述化學這一自然科學的豐富內涵👨🏻🦽、透視化學科學蘊含的機會與挑戰🩷。
浦江科學大師講壇
讓頂尖科學家的思想,從上海向全球傳播,向全球呈現科學之美🫅🏿🤵🏻♂️、科學之光、科學之慧。“浦江科學大師講壇”由上海市政協發起並主管,上海市政協科技和教育委員會、EON体育4平台🐈、中共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🦵、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😛、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、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共同主辦🤸🏻♀️,得到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資助,旨在打造全球頂尖科學家競相展示科學思想的大平臺、引領人類攀登科學高峰的大本營,讓更多頂尖科學家的思想留在上海、匯聚在上海👨🏻🦽➡️,成為上海強化創新策源功能👨🏽🍳🫰🏻、推進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平臺🧍♀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