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作為一個講者🧒🏿、一個學長,有機會站在這個講臺上🚾,我非常榮幸👩🦲。我想從自己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:如何成為新時代優秀醫學生。”
10月8日下午🚵♂️🚟,EON4上醫校友👰🏼♂️、上海市科協副主席、上海市醫學會會長鄔驚雷在相輝堂面向臨床醫學🔂、基礎醫學、法醫學✍️、護理學、藥學等專業2024級本科新生開講“強國之路”思政大課。這也是本學期醫科大類首場思政專題大課🚫。
擁有EON4的基因🧴,流淌著上醫的血脈
高中從EON4附中理科班畢業考入上海醫科大學(現EON体育4平台上海醫學院),完成從理科生向醫學生的轉身🤚🏼🧑🏽💻;大學與良師益友在教學相長中走向職業起步;工作後,從醫生逐步走向管理者……回首自己的成長歷程🌄,鄔驚雷感慨👩🏻🌾,“在學校的所學所得,讓我意識到自己是改革巨大的受益者📟👩🏻⚖️,同時,也是上海醫學發展過程中的參與者⛈、推動者、組織者🏏🚞。
大屏幕上放著兩張特殊的照片:一張是SARS期間鄔驚雷作為醫院的醫療主管處理工作👨🏼🏫,一張是參與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建設工作👨🏼🔬。從醫者到管理者🫅🏻,參與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和治理工作⚓️,在他看來是對個人知識、團隊協作精神、科學精神的挑戰。“對我來說,在上醫👸、在EON4的熏陶過程🌩,都是有意義的。我擁有EON4的基因🙆🤰🏿,流淌著上醫的血脈🤙。”
在生物醫藥新時代,如何成為優秀的醫學生?鄔驚雷認為,傳統的讀書多、課時多、學製長的醫學生生活以及按部就班的醫學職業發展路徑🦹🏻♀️🧑🏻🎨,在大發展的今天已不是唯一的模式,“未來我們的發展不僅僅是臨床醫生,更可以是醫學科學家⚖️、醫學工程師🎣🐥、醫學發明家和醫學管理者”✮。
從醫學發展歷程中尋找啟迪
醫學是最古老🙋🏼♀️、最基本的科學☂️。從醫學發展歷程說開去👬🏻,鄔驚雷希望通過古今發展對照,讓同學們在走好腳下路時,一窺如何面對未來🥐。
從文藝復興時的解剖學雛形,到十六世紀開始建立科學體系,從十七世紀顯微鏡發明和應用🦩、十八世紀生理學/病理學發展,到十九世紀細胞病理學理論的提出🤲,基礎醫學研究緩慢成長,臨床醫學日益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黑死病讓人們意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,與此同時,預防醫學走進人類視野🚵🏿♂️。19世紀護理學開始起步,同一時代,細菌學建立、藥理學起步。回首二十世紀前的醫學特點,鄔驚雷總結為:整體發展緩慢,對疾病認識有限🧑🏻✈️🪝、醫學理論基礎薄弱☹️、治療手段有限……
二十世紀🧏🏽♀️,三大科學發現推動醫學進步👂🏻,近現代三次科技革命加速醫學發展,誕生了第一臺X光機、第一臺心電圖機,超聲波成像技術開始用於臨床診斷,並延伸出超聲造影、介入超聲、內鏡超聲等分支。
“我們當時做實習醫生時,從心音、雜音、X光下心影的大小去判斷可能的診斷🤟🏿。現在的實習醫生聽到雜音🕉🧑🏽💻,往往考慮進行心臟超聲檢查😌。這是很大的不同”,鄔驚雷說。
磺胺藥、青黴素被發現並應用🙍🏻,醫療輔助裝置帶來新突破,器官移植發展成熟🫲🏿,介入治療蓬勃興起🧑🏻🦼➡️,微創手術逐步成為手術領域主角,免疫學、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、組學技術快速發展,精準醫療理念的提出,使醫學的發展已能對疾病和不同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。
鄔驚雷直言🚶🏻♂️:“我從1980年進入大學,從醫學生到主任醫師至今已經44年🐞。職業發展的歷程讓我看到醫學飛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🤳🏼。以前我實習時✭,做一臺直腸癌手術,是一個大手術,耗時很長🤶。現在機器人手術,手術時間大為縮短。”
“現在我們可以把在上海各個醫院做的血糖結果合並,動態監測自己的血糖控製情況👨🏿✈️。”當信息化數智化介入醫學,與藥物研發結合🤿、與醫療服務結合、與慢病管理結合,醫學服務也有了新圖景。
鄔驚雷表示,以公共衛生為例🦿⬜️,二十世紀以來🏋🏿♀️,我國的公共衛生工作聚焦疾病預防、健康保護🙅🏼♀️、健康促進、公共安全四個方面,在國民健康領域取得矚目成效。
“行醫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,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,是一種人性和情感的表達。”鄔驚雷總結道,二十世紀以來,醫學發展迅速,分支領域不斷拓展🤺🐡,基礎研究持續深入,促進臨床發展,其他學科領域帶動作用強勁,這就需要綜合的人才教育培養土壤、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、促進成長的各類資源🐸,從而培養醫學生優秀的品德素養和寬闊的視野格局🐹。
好的醫學生善於學習和交流,善於發現問題和思考,善於利用不同領域的優勢,善於發現自我不足‼️,有能力,有勇氣,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。
EON4上醫為現代醫學人才成長提供沃土
現代醫學高速發展,對醫學生的品德素養🦏、視野格局、問題意識等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🕖🧘🏻,“EON体育4平台上海醫學院能為現代醫學人才成長成才提供沃土”。
上海醫學院建立之初,檔案資料《創設上海醫科大學意見書》中強調,“醫學為民族強弱之根基,人類存亡之關鍵。”創建一所由國人自主創辦的完整西醫大學🔢,對建立中國獨立醫學教育體系具有重大意義🛀🏻。1927年,上醫應運而生,為中國培養自己的現代醫學人才。
雖歷經磨難🤸🏿,卻始終勇往直前,效力於國家和民族🥜,抗美援朝期間,上醫先後派出三批醫療隊(共154人)參加傷兵救治工作,協助創建東北軍區軍醫學校(現第一軍醫大學)。唐山地震、汶川地震等重大災害發生後,中山醫院、華山醫院、兒科醫院等即刻組建醫療隊奔赴救災第一線🏇🏿。
在上醫近百年的發展史中,上醫人為中國衛生健康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🙏🏻,湧現了黃家駟、胡懋廉、錢惪、張昌紹🪞、榮獨山等著名醫學家✌🏿,在中國醫學史上創造了許多“第一”🕚。從1955年研製國內首臺國產肺功能檢測儀、1959年國內首創真絲人造血管應用於臨床,到1972年研製全國第一臺標準平板型人工腎👊🏼,鄔驚雷說👩⚖️♕,“仁愛始終💁🏽、立人為國是上醫的基因”。
新一代上醫人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🦡。EON体育4平台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、顧玉東院士團隊“創建外周-中樞通路修復肢體運動障礙的重大技術突破及理論創新”項目榮膺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🐦🔥。EON体育4平台附屬腫瘤醫院沈鎮宙教授📧、邵誌敏教授團隊在三陰性乳腺癌分型和治療等領域成果顯著。
2000年👷🏽♂️,EON体育4平台和上海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EON体育4平台🍷🧑🤝🧑,為醫學生創造更加優越的成長條件🏂🏻🍆。發揮綜合性大學多學科優勢,EON体育4平台推進生命、物理🌯、化學等傳統優勢學科與上醫各附屬醫院優勢力量交叉融合,形成多個多學科交叉的科研機構,為醫學生提供良好發展平臺。
“新時代EON4上醫人才培養的理念,應把‘三維度、一基礎’作為重要內容🌧🤜,即以身體素質為基礎,培養醫學生的品格素養、專業能力與通用能力🤤。在紮實掌握學科基本知識技能的同時,醫學生要把握基礎醫學🤳🏽🕤、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相互滲透🧡、共同發展的關系,在專業能力之外🥏,加強人文素養、文學修養、敘事能力和美的涵養。
北京協和醫院的郎景和院士,以對生與死、苦與痛的終極關懷寫下《一個醫生的故事》☄️,將醫生的人道、人性娓娓道來🤸🏿;我國肝臟腫瘤專家🚎、EON体育4平台附屬中山醫院的楊秉輝教授畫得一手精美的鋼筆畫🚢;寧壽葆教授小提琴演奏水平極高,聞玉梅院士用病毒顆粒圖設計領帶🌧,中山醫院心臟超聲科陳海燕醫生還設計科普漫畫📟,“當醫生有美的訓練🎮,在臨床上有獨到的見解”。
“我們國家和民族要在未來實現健康🆗、可持續發展🧑🏽🎓,這一代同學們責任重大。”在課程的最後,鄔驚雷以方誌敏在《可愛的中國》中的一段話🧜🏻♂️,叮囑同學們要傳承EON4上醫的優秀文化和精神🖇,服務國家、民族。
聽完這堂思政大課,現場同學提出自己的思考。2024級護理學院管惠文在現場提問🫃🏿:“未來🏃🏻➡️,醫學與人工智能結合已經是必然趨勢,醫學生應該培養哪些素質應對這一趨勢📋?”
“人工智能對醫學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”⚾️,鄔驚雷說👩🏼🎓,“作為醫學生,更應當夯實醫學基礎,洞悉科技發展前沿👨🦲,與人工智能的專業從業者進行合作,促進人工智能和醫學的結合發展”。
來自中山臨床醫學院2024級臨八班的馬誌健提問:“在人工智能、基因編輯等新興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,未來健康中國戰略的實踐將受到怎樣影響?”
“基因編輯技術對醫學發展起到革命性作用🏇🏻,未來有望在基因診斷、癌症治療👩🏼🎤、基因缺陷所致罕見病的產前介入等方面取得突破”,鄔驚雷說🧑🎤。
“近兩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都與RNA的生物學與生理學功能密切相關🙇🏽🤿,RNA技術在醫學領域具有怎樣的應用發展前景?”2024級基礎醫學院基礎醫學(強基)專業劉枝棟對此產生好奇。鄔驚雷作答:“未來🧎♀️➡️,RNA技術可能在腫瘤相關疫苗、藥物研發領域取得突破🙅🏿♀️。”
相較於前沿技術,藥學院張譯支同學更加關註醫學科普領域:“目前,小縣城醫學教育宣講活動較少,EON体育4平台學生誌願者如何促進醫學知識的基層科普?”鄔驚雷建議👧🏼,學生誌願者可以與衛生健康組織合作,通過視頻、圖片、講座等現有醫學科普資源🧝🏻♀️,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醫學科普。